简介:德黑兰,记者法拉兹曼德前去报道年轻人霍塞·萨布齐恩因诈骗被捕的事件。原来,失业的油漆工萨布齐恩是一个影迷,他自称是著名导演穆赫辛·马克马尔巴夫,取得阔绰的阿汉卡赫一家信任,向他们借钱拍片。事发后,萨布齐恩被抓。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就此案展开了纪录片似的跟踪调查,他采访了警察,阿汉卡赫全家,以及萨布齐恩本人。 审讯过程中,萨布齐恩为骗取了阿汉卡赫一家的感情而后悔,但他说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对艺术的热爱,如果有钱,他真地会拍摄自己的电影。而且,假扮导演马克马尔巴夫赋予了他自信。最后,原告阿汉卡赫家撤销了起诉,而萨布齐恩也见到了真正的马克马尔巴夫,后者骑小摩托带这个年轻人重访阿汉卡赫。 胤祥2017-06-24#2017SIFF# 几乎可以五星啊,各种对电影本体的挑战确实很到位,就是阿巴斯欠点节制,比如自己跳的太多了,而且法庭戏的处理其实也有点让人不爽(没有反思摄影机的权力,相反在利用它,而这点基斯洛夫斯基要好不少)。结尾段落马克马巴夫现身和音轨处理真是神来之笔(音乐也好棒)。修复版 焚紙樓2018-02-28「我曾經這樣被介紹給某人:『這位是《特寫》的導演。』對此,那樣並不是來自電影圈的人說:『我不覺得那部電影有導演。』多棒的概念,出於無心的讚揚。」──《櫻桃的滋味:阿巴斯談電影》( Lessons with Kiarostami) Derridager2017-06-24“电影止于阿巴斯”应该指的是他是真的在探讨“电影是什么”,而不是“怎么拍电影”。 Cheesy2016-08-10看了十五分钟即奉上五星。之前为公号翻译的戈达尔采访中提到过“现实纪录和戏剧达到最高级的层次时便合二为一,电影通过现实纪录,会形成戏剧的结构;通过戏剧的想象和虚构,会达到生活的现实”。《特写》即是戈达尔口中的“最高层次”的电影。形式、结构之外,它也拥有令人动容的瞬间。 M2007-11-26到现在,还是能听见那个空罐子滚下斜坡的声音。。。 冰红深蓝2016-04-121.打破虚实界限,解构纪录与虚构、现实与搬演、演员与导演、骗与被骗的分野。2.这是阿巴斯献给影迷的一份质朴而深刻的礼物,也是导演的自况与自辩。3.首尾游戏:连续声响与近景镜头剪切vs断续音轨与远景遮挡长镜。4.动人细节:枯叶堆中的鲜花,滚远的空气罐,逮捕搬演时的三声鸦啼。(9.5/10) 故城2016-07-23特写让西方认识了阿巴斯;这绝对不是一部纪录片;赝品这个在现代性里无法被证伪的概念,被阿巴斯证伪了。 米粒2013-07-01想了想还是标上了“纪录片”的标签,因为法庭实录还是比重最大的(伊朗人这个啰啰嗦嗦啊,不论是这里,还是《一次别离》!)。但最赞的还是请来案件当事人重新扮演自己的段落,打破了虚构与真实的界线,感觉太奇妙了!这或许只是一件“梦想差点误入歧途”的小事,但电影让它变得不平凡。 谋杀游戏机2011-07-25朱莉被茱莉娅泼了冷水,萨布齐恩却被玛克玛尔巴夫接出牢狱--因为这里是伊朗,一个阴云笼罩却充满爱的国度。情景再现纪录片,想拍的人被阿巴斯说服做了主演,主角是梦想的小偷。据说这是阿巴斯自己最喜欢的作品,依旧颠簸在路上,结尾一个特写定格,一抹羞涩的微笑,一盆温暖的小花。 novich2011-06-22真实的人来演真实的事情,并用本真纪录、事件再现、甚至是设备故障来“欺骗”观众,最终令观众反思银幕上的“真实”,究竟真实或虚构到什么程度,其意义在哪里。短短九十分钟,就切肤感受到德黑兰在90年代的面貌和气氛、人的心态。无愧于电影-纪录片这个混合体裁中最好的作品。 灰狼2015-12-05阿巴斯电影的一贯主题是“赝品”,以及它如何产生并呈现在这个世界,这种嬗变需要一个潜在情境,导致对自己认知的模糊和开放性。特写则是对“赝品”的凝视,让其“感觉”和“实际”紧压在一起,最终向人们显示揭示这种嬗变的本质。 Poros2010-06-30生活流影象大师阿巴斯用这部惊艳的作品告诉了人们什么是纯粹。上个世纪的影象是属于黑泽明塔可夫斯基伯格曼费里尼和阿巴斯的。没有令人眩目的镜头,凌厉的剪辑,只有感情,对事物,人物充溢着的感情,还有那如同神来之笔的画外音。阿巴斯顺便借主人公之口传达了他自己的电影哲学。 欢乐分裂2012-11-194.5;特写审视心灵,我只想说,这样一个以电影之名结识、又以电影之名行骗、最后以电影之名释然的国度,和结尾一样温情而有力量。 火娃2019-03-038/10。家在阿巴斯电影中是一处能把人与外界隔开的避难所,所以怀着理想希望社会认同的萨布齐安即使察觉苗头不对仍执意前往他家,片中有两次摄影机被挡在大门外的场景:开篇警察和记者打车去抓捕罪犯,当记者进门,摄影机却始终待在车内,没有拍摄萨布齐安被逮捕的狼狈,转而关注司机看飞机、等待,结尾登门道歉时,摄影机停留在手捧紫色菊花的特写象征生命的谅解,阿巴斯式的道德情操与客体保持距离、尊重人的隐私。法庭戏采用声音分离,回避拍摄正在说话的人,因为阿巴斯认为自白的心声比人的表情更加丰富。萨布齐恩想要拍摄漂亮的房子而提议把树砍掉,但还是决定换个角度避开;司机把土堆里的花捡起插在车上,却一脚踢飞气雾剂罐子;树和摄影机、花和罐子的关系,不仅仅是吸引观众注意力的诱惑物,还包含着对现代性的质疑,体现了尊重自然的回归倾向。 康报虹2017-12-12阿巴斯重新构造与解读电影,让电影不再是故事的载体而是故事本身。从一个事件到一部电影,他不仅模糊了现实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界限,亦推翻了纪实和虚构的高墙。特写与偷拍,行骗与被骗,演员与导演,真相与谎言,这些对立的词却无法割离,是事件本身的关键词,更是阿巴斯对于电影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 狄飞惊2012-06-16阿巴斯自然是名好编剧,但他在电影上的成就却并不在故事(内容)上,纯靠故事取胜的影片在导演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如何讲故事(形式)才是他的重心所在。或者说,他考量的一直都是“电影到底是什么”的问题。 晚不安2019-05-18按我现在的电影观念去理解,完全可以看作一个加入搬演的纪录片。但阿巴斯一开始就没打算建立与观众的契约,也没有挑战纪录片伦理的意图。他选择用一种模糊而先锋的方式,去演绎一个极其戏剧化的故事情节。由于抹除了剧情与纪实的边界,使得电影内外的情感得到双向扩大。我不能不想到安东尼奥尼的《放大》,比起安氏探讨艺术(摄影)的真实,阿巴斯直接探讨真实(现实)的真实。虽然这层附加的意义使得《特写》非常特别,但法庭辩护段落依然显得有些冗长乏味,尽管它拥有对切镜头,也让每个人物有充分表达的机会。而让我同样作为影迷感动至深的瞬间是,萨布齐恩赞美马克马巴夫电影真正懂得穷人之苦的时刻,导演骑摩托载着手拿鲜花的骗子的时刻——在那些时刻,人性之美通过艺术技法准确无比地传递给了观众。 有心打扰2014-02-121.这令人昏昏欲睡却始终没让我睡着也没让我笑的话唠片应该除了阿巴斯别无其他了;2.梦想再伟大也不能成为欺骗他人的借口,然而梦想能欺骗自己——艺术改变人生。 汪金卫2017-06-26【上海电影节展映】最新修复版。一桩离奇的案件。既有让当事人自己扮演自己的情景再现,也有真实的法庭记录。在阿巴斯的编排剪辑下,真实与虚构,纪录片与剧情片的分界线变得模糊。男主角的法庭自我洗白真是巧舌如簧,充分展现演技。后来的表演也非常自然。既脱罪又主演电影,实在离奇而幸运! 木卫二2019-08-28是个剧情片。厌倦了扮演自己的穷人,跌进了电影的迷梦。但你在看的过程中,会不断发现,它怎么这么真,居然可以这么真啊,导演跑出来了,玛克玛尔巴夫居然也跑出来,啊,原来所有人都是真的。他们真的还原出了整个案件经过,并且连“玛克玛尔巴夫”所描述的电影美梦也成真了(对他自己或那一家人)。电影如梦如真,亦不知是真是梦。 左胸上的吸盘2019-08-13勉强及格。搬演了一起假冒马克马巴夫的诈骗案(其实没骗多少钱),有过程回顾,还有玩了次视角转换的抓捕过程,当然重点是庭审戏,台词都写好是不可能的,阿巴斯给演员空间,也捕捉到了法庭上的细微之处,让记录感扎实,但这么做有个代价——你只能在框架上掌控,而细到台词的程度则有可能脱轨。阿巴斯拍这个片子,第一是自况,诈骗的起始是公交车上无意的搭讪,动机其实随机,而法庭上刨根问底的问题,则近乎逼问拆解导演的创作动机;第二是营造一种真假互相伴生转化的电影趣味,第三是注入一份悲悯心情,讲讲几个人物的生活困境,让马克马巴夫真人出镜再送一束鲜艳又伴着羞涩的花。立意不错,但那些即兴发挥的冗长对话缺乏节制,也少了之前摄影机溜号一样盯着路边空罐的趣味 藍色夜晚的記憶2018-07-02真挚淳朴是阿巴斯最权威的代言词,大量面部特写是阿巴斯最具杀伤力的情愫释放;作品将演员扮演自己的原景重现与庭审纪实相融,混淆了虚实,也结合了剧情/纪录片,用独特新颖的拍摄手法真实反映伊朗穷困与阶级差异的现状、渴望与追求,结尾定格在萨布西恩手捧鲜花的温柔,泪崩;间断音轨/滚落空瓶的诗意;“电影始于格里菲斯,止于阿巴斯。”——戈达尔(9.5/10) 彼得潘耶夫斯基2020-09-08一个关于影迷文化的经典影片,喜欢电影自然而然的结果就是拍电影,即使为了对电影的爱而获罪。也是一个关于文化场和阶级区隔的电影,名人拍电影是因为有钱,而穷人拍不成电影是因为既没有名也没有钱。同时,作为一个隐喻,伊朗电影人相对于欧洲导演就像此片中的窃贼布齐恩……单调乏味的电影风格,有助于模糊真实与再现之间的差别。和《伊朗电影往事》一样,这种关于电影史或电影社会学的影片之所以频繁出现,也似乎是一种需要分析的“文化”。斯蒂格勒在《梦的器官学或元电影》中对此影片有所提及。 572012-05-01神!有趣的法庭戏,摄影机进入法庭,从旁发问,分配话语权。结尾处故意的音轨失声非常震撼,路上那段音乐都可以拿掉。“我说我的痛苦,我不会装腔作势。”在有钱人眼里,穷人的精神需要只不过是物质欲求不满的借口。好在人心和社会本身的愈合能力可以盖过法院和记者的负面影响。立春之流作死了。 圆首的秘书2014-07-17竟然尼玛是真的……戈达尔这个老妖精说之所以说电影始于格里菲斯止于基亚罗斯塔米,就是因为阿巴斯是个小妖精……无论题材还是手法都相当大胆。结尾一如既往地相当有力。请送往法制频道。 陀螺凡达可2021-04-04!!!!!看着他抱着花坐在摩托后座上,一股热流从胸口涌上头,然后眼眶就湿了。被震到了九霄云外,完美的电影,阿巴斯最高作。 Panda的影音2019-03-07我是个对艺术很感兴趣的人,我从小就看过很多电影。……扮演导演很难,尽管我有自信,还有他们给我的尊重,他们给了我热情的招待……在此之前,没有人会顺从我做这些事,因为我是个穷人。可我假装是名人,他们会按我说的做。但我离开他们家,我又回到从前的我,当时是晚上,当我拿了钱,我才意识到我还是原来的萨布吉安…绝望的一点零用钱,这样他可以回到凄凉的家…我意识到我仍然是同样的可怜的家伙,独自回到了他的社会阶层。所以,我会去睡觉,当我醒来,然后想去那里为他们做些事,即使对我来说真的很难,我还是想回去。由于我对电影的热情,而最重要的,因为他们尊重我、支持我,我的确陷进去了。它鼓励我更好地工作,到那里,甚至觉得我是一名真的导演,我是真的马克马巴夫,我觉得我真的是导演,真的是他……假装一名导演本身就是一个表演。…… 鬼腳七2013-01-01有意思的是最后的声音时断时续,艺术和生活的相似性童话被彻底打破。到底什么更真实,艺术之花更鲜艳还是最后萨布齐恩怀中的歉意之花更迷人。 alain.proust2020-04-19极致迷影,以表演僭越导演,借用艾布拉姆斯的文学活动四要素,可以说是作者、作品、观者、世界融为一体,艺术不寻求所谓被摹仿的那个真理,它就是赝品。落泪瞬间:他捧着花坐在摩托车后座,好像他的影子。 瓜。相信这个世界很变态。2021-08-29放大谎言,去看看背后的真相。放大控诉,去看看背后的信任。放大致歉,去看看背后的期盼。这种特写的背后是温柔,是残酷生活下的一朵花,一滴眼泪,一个微笑。 真的很喜欢阿巴斯啊,重新定义电影,告诉我生活的艺术和电影的语言可以怎么样结合起来,而这一切离不开善意与爱。 Clyde2016-07-29“我本来只是想玩电影,不想被电影玩了。”萨布齐恩如此“忏悔”。哪怕以电影的名义,萨布齐恩仍然是骗子,但当事件变成了电影,他又成了既得利益者和被剥削者。一半是纪录,一半是重现,别人拍出来的是电视专题片,阿巴斯却拍出了伟大之作,关键在于,在观察与窥视中,他没有置身事外或占据制高点。 给艾德林的诗2018-07-30巴赞还原物质现实的延伸与完整升华,以自然主义方式去执行戏剧结构与真实情境,形成的影像整体审视“形象、身份”的概念的同时,叙述了很多真实-虚构中平常客体化又难以表达的感受,也许因为本体的现代性,简单刻画记录有和剧作搬演同样的价值,不过也依旧都体现着阿巴斯在电影第六区域的意志。 津五渡2018-07-19阿巴斯这部电影最牛的地方是,让人分不清是纪录片还是剧情片,这就是“真实”。来自伊朗的“西力”,一念之间不愿扮演自己了,他觉得扮演名导更好,能给他更多自信。做戏就要做全套,也不懂“特写”,就想要代入名导角色拍电影。想做导演,恰恰成了演员。结果只能是被识破,忏悔,被原谅。最后和真身一起骑车手捧鲜花很有诗意,这是回归自我的诗意。 _kevvv2018-09-20个人认为庭审戏其实是败点,几乎就是一“无罪之人”的告解;出彩在于近焦特写画面里,那张坐在一旁的模糊迷惑的面孔,是阿巴斯替观众做的一种情感投射。在叙事结构上的回转营造出虚实氛围,搭配上高饱和高曝光的色彩,留给观众难忘的视觉回忆。(那个空罐子一滚,整部电影的节奏就起来了。)最后还是想说帕纳西拍[出租车]的时候是不是想着[特写]的开头。【然而全程几乎看不到地下中文字幕的我只能仰头看英字,现在脖子好痛…】 3.8 亲爱的猥琐猪2017-06-25SIFF2017,用黑白与彩色画面分割出不同的事件。对“表演”的探讨。对“自我”的探索:怎样算是在演自己,怎样不是。小人物的悲哀,渴望获取基本尊重及话语权以至于得到以后如着魔般不断假戏真做。然后有很多特写,花,路面,杂音,沉默,及断点。 德卡的羊2021-01-2794/100,魔术。神奇到闲笔般的空罐子便足矣点破电影的本质。叙述主体由不同影像材质-景别二分:对真实的(虚假)再现、被记录的(真实)虚构,长久的二元关系在此被取消。表象上是神乎其技的元电影,实际更是对现实主义的终极回应,法庭审判的当然不止是罪案。以及,结尾真是绝杀。 Shy2010-10-12看过的为数不多的伊朗电影/阿巴斯影片。我惊叹电影中说的“全家人一起看电影”,以及一位老妇人也会对路人手上的电影册子感兴趣,以及一家人对一位电影导演的尊重。电影对真实的影响,也成为了又一部电影的素材。 苏黎世的列车2021-08-23电影中出现了两次鲜花的片段:第一次是记者的司机等候批捕时偶然从路边捡拾所得,第二次是导演和主角买来致谢原告的。两处不经意的闲笔正好是像男主一样底层人物的写照,热衷艺术却无法逾越贫穷和阶层,被遗弃路边的鲜花总会被有心之人收集和欣赏,何尝不是与落魄生活的一次和解;社会原本就存在这各种不公和弊端,如果不是这一次“假装导演”的行骗,可能永远不会有机会接触到高墙内的雅居之人,庭审现场的纪录片段同时也是主人公对自己内心的审视,他从电影中看到了自己,观众从电影里窥探了自身,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是路边废弃的空罐空瓶,滚落在一个无人知道的角落,被社会踢走鞭踏,想触摸原本不属于自己身份之外的东西,不料锒铛入狱。普通人大抵难逃这两种命运:像废弃的空罐一样useless,或者像散落路边的野花一样被嗅见芬芳重新捡拾。 btr2016-10-08#BIFF# 2015年9月由阿巴斯亲自监制的修复版,修复质量很好。「为什么表演」之docudrama。最后一幕中,导演拍扮演导演的骗子出狱与真导演相见,随身mic断续的收音,带出与「扮演」相关的另一个主题:真实。 bloom2011-01-17t2bbd26ad9 阿巴斯时常让我觉得太用力于电影理论的贡献了,反而减损着笔的调和自然。走出法庭之后就超好啊,我真是俗人一枚。 何阿嵐2017-03-22一切的「自然」都經過控製,虛實結合來回穿插,就算是重演片段,究竟有幾多是真實?正如最後那段「爛聲」那樣。但重看有感,電影是否有介入現實的責任和能力?亞巴斯在法庭成為第二個主控官(由如真實電影式的直擊),電影也確實改變了一個人的生命,目擊一個人的自白,但終究沒有為他帶來什麼好的改變.. 朱肉包2021-08-22阿巴斯这部电影拍摄形式让人耳目一新。果然,看电影还是需要进行圆桌对谈的,嘉宾们的对谈确实能更快速进入影片内核,比如探讨真实与虚假,特写镜头的摆放(庭审现场),电影剧情的重复……甚至对某一物象的看法。但对于我来说,阿巴斯的这部电影确实有了对电影额外的看法,不管是电影是否需要创新还是电影表现现实性,至少电影的形式是多元的。(人物共情了,改回5星 超cute侠2016-03-24社会新闻式的故事,被阿巴斯拍出了小人物的悲凉,主角要通过冒充导演来获得自信固然可笑,却透露出了深深的阶级意味,结尾那一束怀揣歉意的小花瞬间又让故事温暖了起来。 Amaranta2021-06-028.0/10 阿巴斯就是导演届卡尔维诺了吧。很多导演都会使用虚实对立,但阿巴斯用的太得心应手了,看的过程中我几次怀疑到底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加工,不过似乎也不重要了。如果以后做个合集讨论电影本身,本片必须入选。 技巧用多了到底是降低了厚重感,中间法庭戏还是有点无聊了起来。结局挺亮眼的。两个人其实还是挺像的,萨布齐恩抱着一盆花,这个镜头很漂亮。 (后来看到有友邻说技巧很适合规避审查,我不信全因为此,可是但凡有一分我倒不禁再次感叹阿巴斯真的是神) livinglow2013-09-212013/09/20 看到最后Sabzian捧着鲜花在门口哭泣的一幕,我也被触动了。我怀念那个淳朴的年代,错误是可以被原谅的,因为人们还相信美好。很特别的故事,很特别的电影;与其说是虚实难辨,不如说虚实同归,我们每个人都在演着一场戏。 2020/12/31 無邊無際2018-12-12“假裝一名導演本身就是一種表演”片中人物真實感悟,這可能是人物故事打動阿巴斯的重要地方,於是阿巴斯決定“拍下”這部“電影”。完成男主角和這家人的“電影夢”! RyanSu2021-05-274.5. 伊朗怎么可以诞生这么多奇异的现实主义电影,这部也是影史中先锋独特的存在了。原型故事、演员选角、拍摄手法都令人称奇,甚至具有一些元电影性质,《寄生虫》看了也得叫声老祖宗吧。不过所有这些背后,还是伊朗现实主义电影的永恒母题:人文关怀和社会公义。 野浆果子2021-02-07果然…看第二遍时候能看这个滚筒滚下去看得出神。《特写》值得,值得!你不得不说,我们每个人都有Sabzian的一部分。它确实把人性讲得足够细致了。有时感觉,我们好像必须要在看完电影后立马做出一个道德判断来,但这好难。阿巴斯给了我们足够的自由,但最后他们把花送过去了,and life goes on,不如就让这life go on吧。 庭审戏像个心理剧。蛮奇妙的,看到后面突然有一股厌恶,他的自我陈述和他人的聆听,只是让他更加陷入一种偏狭的自我痴迷中,或只要听完一遍他的陈述,就会发觉他的了然无味。他的举动是对他人的不在乎,热爱艺术并不会使你无罪。上了个厕所回来继续看时,又突然感到他是个痛苦的人,take cinema so personally,没有长大吧,哭得像个孩子hhhh 不知道该同情还是… Annihilator2021-02-03 。将事后搬演的抓捕戏放置在法庭纪录影像之后,已经进入脑海中的信息(男主角的真实身份和经历)让观众得以站在一种新的视角观看男主角被抓之前的在富人家里最后的表演和言语,正是这一不可或缺的部分让他的形象变得前所未有地饱满。 蘇小北2012-04-26人的窘迫和現實的擠壓,阿巴斯延續了過客中的故事理念,庭審的最後已經將整個影片的主題直白的道說盡了,電影對於現實社會的一種“介入”姿態。或者,這也可以看做一部關於電影的電影,阿巴斯傳達了自己對於電影這一藝術形式的思考,即介入,對於社會和個體的批判性觀察和思考,對人的狀態的人文關懷。 塔塔君Minkun2016-09-23热爱电影的人被电影毁了,他的现实是戏剧的化身。阿巴斯的观众被现实蒙骗了,我们看到的戏剧却如真实。当我们怀疑影片的虚假性,并相信是自然而成的时候,实际上电影作为拟象都在阿巴斯的魔掌的操控内。字幕不好,看的不舒服。 水麦2016-12-09這個根據新聞時事改編、真實人員出演,故此所有情感都自然真摯,從頭到尾沒有「表演」只有「重現自己」。模糊了「原創劇本」的概念把伊朗生動呈現,他們發自內心地落淚、行喜於面的寬恕,大大超出電影本身的深刻意涵,阿巴斯用質樸無華的影像把夏濟安枯萎封閉的靈魂解放救贖。 Nightwing2011-08-07从没想过看阿巴斯的片子能看得这么激动。眼泪还没干就看到男主角几年前死于哮喘的消息。感动之后就是悲惨,受不了。Top100 吴邪2021-08-18太意外了!难以分类的电影,可能是迄今为止看到的最独特的一封致电影的情书。 真实和虚假,审判纪实勾连着电影,扮演导演的被告人进入了状态,渐渐地不仅为自己辩护,还为电影作品辩护,“现在他扮演的角色是受伤的灵魂”,特写的不是画面,而是灵魂;在最后,扮演导演口述的电影拍成了,竟然奇妙地抵达了!生活那么困难,原谅和慈悲是相互的,这都是因为电影啊! 印象深刻的几笔,家/房子的封闭,鲜花从枯叶堆上被捡起,踢走空罐并注视着它,当然还有最后,那簇怀里的鲜花摇摇晃晃,眼泪都被晃下来了… 阿巴斯有极端狡猾的一面,也有极致深情的一面,这份深情可能不仅是对于伊朗和伊朗人 ,还有电影本身。 本片是阿巴斯的最爱,“与我的其它影片相比,这部影片最不造作,我像所有观众一样非常喜欢它” 起床,吃饭2016-02-01一直觉得尴尬尴尬尴尬,到最后太动人了。 南洲.2017-01-26以纪录片的形式的去重建整个故事的过程到在审判庭的特写,导演有亲自去采访出现在镜头前。表面是欺诈,背后家庭的贫穷,对电影的热爱的情感内核,扮上另一个身份获得的尊重与满足本身就是在演绎自己,从起诉到被原谅,见到偶像的喜及而泣,最后画面定格在抱着一盆花站在门前的羞涩表情,宛如神来之笔~ feather看虎牙2021-08-252021年8月25日,Asian Film Archive。最后非常有电影感有点离奇又合乎情理的暖心温情结局就像那盆红色的花一样。热爱电影的人应该得到个好结局吧。 Josee2020-06-03“对我来说,《特写》是关于爱的力量的。当有人如此强烈地爱着某样东西 ― 在这个例子中,是电影 ― 他就能勇敢得让人惊奇。能够对阿汉卡赫一家说出如此华丽的谎言,萨布奇安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当我来到那户人家为萨布奇安被捕一幕布景时,他告诉那家人的一个儿子,实际上,他并没有欺骗他们。最终,他信守了诺言,为他带来了摄制团队。无论如何这家人被拍进了电影。我们是不是萨布奇安所梦想的摄制团队呢?我目瞪口呆。萨布奇安对阿汉卡赫一家人所说的东西也许是他幻想的一部分,但以某种方式而言他是对的,因为这家人最终还是在《特写》里扮演了某个版本的自己。电影拥有神奇的力量,实现我们成为他人的愿望。” ztlpoppy2012-08-31很平静的说着,他的梦想,听来无奈却让我觉得 很亲切